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2)******
戏曲艺术来自民间、成长于民间,生动展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以人民性为厚重底色,涵养着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戏曲在艺术形式、思想内容、表达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特色。作为在中国社会流传千载、广泛普及的文化载体,戏曲在赓续文脉、弘扬传统文化上的作用尤为突出,具有显著的传承性特征。
正是缘于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滋养,戏曲艺术才能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璀璨夺目。而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戏曲艺术进一步扎根中国大地,萃取传统文化精华,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夯实戏曲创新创造的文化根脉。
近来,国家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艺术学门类专业目录调整中的一大亮点是把戏曲与曲艺等传统艺术门类与一级学科并列,这在戏曲艺术发展史和戏曲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抓住契机,加快中国戏曲学派建设发展,拓展、丰富和完善戏曲艺术知识体系,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将戏曲内涵总结好梳理好,将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好展示好。强调戏曲艺术的文化根脉和民族特性,不是故步自封、盲目排外,而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戏曲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更好彰显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立足艺术特质,推进守正创新
戏曲艺术包容万端、自成体系、雅俗共赏,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典范。研究和发展戏曲艺术,要立足艺术本体,探寻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内在规定性,进而以守正创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
戏曲艺术合歌舞、说唱、滑稽戏于一处,熔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于一炉,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汇时间艺术、空间艺术于一体,建立起以舞台表演为核心的复合演剧体系,在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中综合程度最高。戏曲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最主要、最突出的在于虚拟性,对舞台时空的处理简洁灵动,极力追求神似而不一味追求形似,极大增强了艺术内涵和感染力,形成了具有中国人审美特性的舞台艺术风格。高度的程式性是戏曲艺术又一个显著特质,它是反映生活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将生活动作加以合理的抽象概括,赋予舞台表演规范化的格式,并由此延展至其他各个方面,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规制。
美售台布雷系统引发争议 旅游业者忧虑冲击观光业******
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美方日前宣布出售“火山机动布雷系统”,引发议论。金门“立委”陈玉珍16日受访时极力反对,并表示地雷对金门人来说是一种痛,除了小时候不能去海边玩水,更曾有人因误踩地雷脚断手断。国民党“立委”也接连批评,坚决反对祸延子孙、草菅人命的政策。
民众党“立委”邱臣远也质疑,“战防雷”正是不对称战力中的一种,虽然军方宣称只会在战时布放,且有定时自毁功能,但难道没有替代的选项吗?
国民党“立委”郑正钤表示,和平才是避战的解方,把台湾布满地雷更无法带来和平。
旅游业者也忧虑布雷让观光受冲击,担心当年金门观光与经济如同被地雷掐住的噩梦重演。
观光旅游业已开始担心台湾购买布雷系统,恐吓跑观光客。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萧博仁表示,“买布雷系统,对台湾的观光一定是一大损伤啊”,且一定布在海岸线,以往金门因为有地雷,观光客不敢去,即便后来启动扫雷,团体旅客慢慢愿意去玩,但因为海边可能埋着地雷,自由行旅客仍不敢放心走到海滩游玩;台湾若有地雷,谁还敢来玩?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